- 行業新聞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在全球核能迎來新一輪發展曙光之際,中核集團向世界拋出誠意十足的“橄欖枝”。3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開幕當天,中核集團召開科研設施國際開放發布會,向國內外政府、高校及企業公布了第一批開放的科研設施及試驗平臺。這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核科技在世界的影響力,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世界合作共贏注入強勁“核力”。
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的國際場合向世界宣告,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此次科研設施面向全球開放,是中核集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號召的重要舉措,是新質生產力的具象化展現,同時也是堅定不移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的具體實踐。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中核集團副總經理曹述棟,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副主任錢小勇,巴基斯坦科技參贊Sumair N.Khan,歐安諾集團亞洲區總裁Phillippe Hatron等出席發布會。
王壽君在致辭中指出,中核集團科研設施的全球開放,標志著我國核科技領域的發展邁出了新的重要步伐。這一舉措不僅為我國核科學研究和核技術應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也為全球核能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核學會作為政府聯系核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將充分發揮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優勢,繼續支持中核集團在核科技領域的創新與發展,為推動我國核科技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曹述棟在致辭中表示,中核集團是中國核科技工業的核心力量,長期致力于推動中國核工業安全、創新、開放和可持續發展。中核集團一貫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秉承平等互利、優勢互補、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科技經貿合作關系。中核集團愿以此為契機,與世界共享科技成果,與全球的科研機構、核能企業以及各位專家同仁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中核集團將持續秉持開放共享的原則,與國際社會的伙伴們深化合作,共同開展聯合研發、共同推動全球核科學研究的發展。
發布會上,隨著與會嘉賓一同按下啟動按鈕,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HL-3)實驗裝置、國際上能量最高的緊湊型質子回旋加速器、“世界六大中子源之一”的中國先進研究堆、位于地下560米的中國北山地下實驗室、用于醫用同位素研發的岷江試驗堆等第一批科研設施及試驗平臺共10項一一揭開神秘面紗,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科研人員智慧的結晶,展現了我國核工業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
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產業開發與國際合作部相關負責人,核動力院、原子能院、西物院、核地研院、中輻院等設施研發單位相關負責人,相關國內外研究機構、企業和高校代表現場參加了發布會,發布會同步面向全球直播。
來源|中核集團